【高考心路?】人一能之己百之

作为一个省重点里的垃圾感到分外惭愧……我们学校属于那种“只要你努力就一定有好结果”的好学校,因为它的起点非常高。其实能一路重点升上来我也不能说差吧,只是不够努力而已。

有没有小姐姐告诉我今年广中医药的中医科投档分多少,我算算我还差在哪里……

飞天大熊:

这篇东西发出来一定掉马……只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实在是很励志.......

看到这篇文章的学妹们, 不要拆穿学姐在lo上写小黄文的真相好吗?(跪着求)

《人一能之,己百之》

——从脑残进化到普通生的血泪史,献给走入自我否定误区的你们

   (首先声明,这不是学习经验,只是一个成长故事……)

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

 

别人一次就能学通的东西,我学一百次;别人一百次能学通的东西,我学一千次。不知多少次数学不及格后,我把这句话狠狠地写在了数学改错本的封面上,笔尖划破纸张,如同划破我那不知何来何往的虚荣心。

 

  从初中毕业那一刻起,我就知道自己是个典型的loser。中考前,班里的前几名都被南宁二中三中抽走了,剩下一堆残次品。然后我作为残次品参加了中考,考了一个更加残次品的成绩,5个A+,一个A,更要紧的是,物理居然没得A+。巧合的是,我的父母由于因缘际会,来到xx工作。

 

  然而此时我只觉得压力山大。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学习,身边没有一个认识的朋友或是同学,即将面对传说中恐怖无比,“不把学生当人看”的高中生活。我即将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,孤军奋战。开学前我做了很多天的噩梦,开学的当晚睡在老玉高小黄楼里时,我的眼泪哗哗直掉。

 

  谁来救救我啊,我一个人承受不来!

 

  重点班的你们,不懂得学渣无语问苍天的感觉。但是我懂。高一开学几个月以后,更懂了!

 

  每一次的数学午练发下来,我总是要么40分要么35分,周围的人要么45分要么50分。每一次的数学周测发下来,我上了60分就狂喜乱舞,周围一圈80分以上的用异样的目光望着我。每一次的数学月考,我都是100分多一点点,周围的人都是130以上。

 

  更别提理综了,从来都是220到240这个水准,低得相当稳定。

 

  高一上学期,段考,150分满分的数学,我考了86分。答题卡上刺红的分数飘啊飘,飘到周围,引来一大片笑声。我高一的数学老师,x姐,叉着腰站在我面前,面色阴沉,怒斥道:“xxx!你这个分数怎么考的!我看你该回去哭三天!”

 

  看着我卷面上满满当当的错解或空白,以及12分满分的题目只得到1~2分的情形,我突然想到一件事。

 

  某次周测结束后,凤姐把我叫到办公室。她把陈某同学的试卷和我的试卷摆开,陈某这个奇葩一道大题都没写,他只写了前面的选择填空。然而我把所有题都写了,不懂也硬是掰了点上去……结果向来不听课的陈某得了68分,我63分。凤姐说,你好好反省,为什么会这样。我看你的总分还算不错,怎么这数学就能这么差呢。 

   

我万万没想到作为一个残次品、择校生的我,居然会被凤姐记住名字,一直以来我都只觉得自己跟空气融为一体,没有老师会留意我。周围的同学偶尔能记住我,大概是因为能在我这里找找自信。但是这几次,凤姐不但叫出了我的名字,还特地跟我谈了谈我糟心的数学成绩。

 

  她问,是学习态度的问题?是学习方法的问题?是学习时间的问题?

 

  我苦笑,不知如何回答。抽象函数的证明题对于我来说永远是做过第一遍仍旧不懂第二遍,《五·三》里取特值来解的提醒我也最多代个f(1)和f(0)就做不下去了,更不要提周期函数了,摊开一本天利的专题卷,我只能说,80%不会写,只能翻翻答案,勉强看懂,然而下次碰到依旧不会做。

 

 为什么不懂做呢?怎么就能不懂做呢?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一个无力的答案

 

——不是态度问题,不是方法问题,也不是时间问题。

——是我自己智商太低啊,毕竟,朽木不可雕。

 

其实早就知道了吧,在别人戏谑的目光里,在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比较里,在每一次批下来的分数里。

 

接受了这个现实以后,我的生活规律仍旧没有变化。我依旧是我们宿舍起得最早的人,每天5点45分就会起来,蹑手蹑脚地走到公共卫生间,用1.5分钟刷牙洗脸,狂奔去食堂买馒头,然后再次狂奔至教学楼背化学和生物,在背后的汗水默默在衣服上晕染开之时,一页页书也随着进了我的大脑。

 

我自以为我已经做到惊天动地的勤奋,但是事实却扇了我一耳光。当时我们班的前几名,除了廖富凯大神,每一个都比我到得早。多少次,当我气喘吁吁地跌进教室门口的时候,他们已经在低着头疯狂刷题了。我的心顿时跌进低谷,这真是恐怖!比我优秀的人居然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比我努力。

 

他们比我优秀,完完全全是智商超群的原因吗?我想了又想,一言可概之:我们只看见天鹅优雅地浮在水面上,倒影明净淡泊。然而它们在水面下拼命摆动脚丫的小样,我们谁都不知道。

 

高考像一张大网,它筛选出有天赋的人、勤奋的人和既有天赋又勤奋的人。多少矫情地抹干泪水后,我对自己说:智商低,并不是你成绩差的借口。我既不是脑瘫,又不是先天智障,对于高考这种类型的考试,我凭着勤奋应该是可以将它拿下的。

 

我一如既往地把《王后雄学案》反复折腾,每学新的一课,除了把作业写完,相应的自己买的练习也是一样不少。《五·三》,天利还有金考卷不知道买了多少种版本。有同学向我哭诉说时间不够,作业都完不成,他们对着我桌面上成堆的题目呵呵笑,三分怜悯七分嘲讽。一个学期下来,每科至少学两本必修课本,面对上一本没写完的《王后雄》,我又打开了下一本根本没写的崭新《王后雄》。许多次,我整整三节晚自习都不敢抬起头来,目光像是被面前的题目锁死,我只敢不停地前进,没有退路。我也曾经怀疑过自己,这么多科目,这么多同步练习,我一道道写过来,真是累得像条狗一样,而且好像还没有什么效果。所不同的是周测的题目好像大部分都见过了,偶尔可以考个70多分了,及格更是不在话下。午练似乎也不难了,也能考45了。

 

 高三的我回望过去的经历,我才明白过来,考高中数学跟发展资本主义是一样的。刷题,刷大量的题,这个阶段是必经之路,这时候只要动用我们大脑中的信息接受与处理中枢,专注于储存信息,把你写过的题目变成自己的经验库。

 

这就是所谓的,【资本原始积累】。要发展资本主义,先抢钱。要考好高中数学,先刷题。

 

 竞赛党可能会轻蔑地说,哼,你是想说见多识广对嘛?那有什么用?这种思路毫无创造性可言!学数学不该这样学!这样根本就培养不出高端的数学思维,反而会扼杀灵感,只能培养出善于做题的机器!

 

不好意思,高考确实是一个毫无创造力的考试,它的考纲规定极为分明,这跟种种职业的资格考试形成鲜明对比,它背负的枷锁注定了它的死板和呆滞。刷题,确实刷不出高端的数学思维,但是它可以刷出高端的做题思维。

 

作为没有天赋半脑残大军的一员,我要向高考表个白。就是这种制度,让我这种智商硬伤的小人物得以钻一钻空子。世界上光靠勤奋就能做成的事情太少了,真的,譬如混好娱乐圈,譬如考上公务员,譬如找个好老婆……但是高考不一样,高考是那种极为稀缺的,光凭勤奋加上一颗没有受到严重内伤外伤的大脑,就可以办成的事情。

 

高考只是一条方向明确的路,路上按照考纲种下了一些荆棘,刨出了一些水坑。

 

高一,我梦见一个大胆的设想。理论上,三年,给一个人三年,他能在高考前把要考的题都提前写一遍,至少数学这科可以做到这个程度。

 

那时我还不知道,有一所学校将奇迹般地,实现这个设想。

 

——xx高中。

 

作为一个老家是xxx, 18年间几乎跑遍xx的人,我不得不这样佩服一个外地的地区高中,直至一种五体投地的程度。x高是我目前为止读过的学术氛围最浓的学校,一切的一切都围绕“学习”这一个中心。但是又不完全围绕着高考,这里随处可见老师被同学团团围住,他们露出极为甘甜的笑容,远看像是在讲八卦聊电视剧,近看才听老师兴奋地说:“这个简单,不就是泰勒的级数展开嘛?”

 

……数学渣表示,这玩意,我到今天还没有理解其精髓和来龙去脉,我对它唯一的印象就是,那是用来证明不等式的利器,出现在各种炫技集大成的培优资料里。

 

高一高二阶段,我找准了自己的发展模式,那就是狂挤时间。我感觉我最大的长处就是挤时间了……举个例子,我每天早上都是五点45分起床,5点55分到教室,每天中午呆在教室写作业写到12点20分(即旧校区中午锁教学楼的时刻),晚上学到10点30分(旧校区锁门时间),这还不够,我还要蹭着1楼大厅的灯光读英语,读到离熄灯还有几分钟才跑回宿舍。顺带再提一点,那就是我的洗澡洗衣服速度非常快,总共就8分钟左右,这不是天赋异禀……这是我专门练过的,我每逢寒暑假就在练习洗漱的速度,终于在高三阶段达到了巅峰!

 

如此高强度的学习,自然需要适当的运动来调剂,于是我每天下午放学以后都会在操场跑2圈,有一段时间,我颈椎病犯了,每天跑5圈,跑的时候很累,但是跑完就不累了。不要说这种锻炼很浪费时间,我一天不跑步就会觉得脑子似乎在生锈,完全思考不了。即使是这种锻炼节奏,也不妨碍我每天下午6点整到教室写作业(这种第一名被我霸占了很久很久……)。

 

告别了自怨自艾,不再留意周围的同学到底有多优秀,不去想自己到底和他们的差距还有多大。那一段孤独又寂静的苦旅,我只知道,我比90%以上的同学都努力,这就够了。《游褒禅山记》里不是说吗?“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也,其孰能讥之乎?”

 

高一上半学期的寒假归来,x姐在班里说,期考,我们班有两个人考了xx市前十名。我低下头刷数学题,心说,这肯定不关我什么事,热闹都是他们的。结果下一秒,x姐就笑着说:“xxx同学,这一次考了全校第二名,全市第五名。”

 

那一瞬间我的心情难以言喻,百感交集,一切饿着肚子自习、撑着眼皮刷题和渴着喉咙跑步的感觉在身上绽开,一本本捣鼓了几遍的《王后雄学案》又恍若浮现眼前。我环顾四周,他们都是曾经让我仰望的人,他们的优秀甚至让我感到可怕和迷惘。但是如今,我却终于能够追上他们的脚步,甚至……我还有生以来第一次超过了学神xxx。

 

对,没错!就算事倍功半,就算智商堪忧,就算先天不足,都万万不要否定努力的价值。我对自己说,不要瞧不起那些扒掉一层皮,才能达到天之骄子们轻轻一蹬就能到达的目标的那些人。

 

因为,百分之九十的人,不舍得,扒掉自己的一层皮。你舍得,你就比大多数人强了。道理就是这么简单。

 

每天起床的时候,我都在心里默念,我是北京xx大学的学生,今天的学习成果也要一如既往地对得起我的学校才行。

 

高一下半个学期,我的数学渐渐提高到了115以上,120以下的水平。高一下半学期结束,侥幸得了一个前十名的奖学金,冒天下之大不韪,选了理科。身边的人都认为我数学这么渣,理综也不甚出色,应该选择文科才妥当。但是,为了考上北航学飞行器设计,我依旧硬着头皮选了理。

 

于是,真是有缘吧,居然混了个重点班,而且还是数学老师——x哥当的班主任。恰好是我的短腿科目,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,我数学这么渣,还不得被x哥天天吊打啊?

 

事实证明,x哥真的不会因为学生的智商拙计就吊打学生,相反,我庆幸我待在基哥这个班,受了x哥整整两年的指导……

 

高二高三这两年,对于我而言,就像是东北游击队的散兵整编进正规军的历程。总算不是一个人摸索,在黑暗中踽踽前行了。

 

这个阶段,我的数学在潜移默化地提升着,虽然分数好像没咋变,但是实际上,难度也提升了。高二,我进步的原因大概有:第一,基哥上课的时候会补充很多灵活又典型的例题,不仅要用本子记下,更要动脑思考体会;第二,下班辅导的时候放肆地骚扰x哥,各种不懂的题目都拿去请教他,虽然他分分钟就解出来更显得我智商硬伤,但是收获非常大,x哥的思考方式永远那么宽广和时髦独特;第三,周围的学霸刷的题目高端又大气,都是自招类的练习,比高考略难,比竞赛略易,所以我也买了几大摞回来写(至今仍未写完,真是一大憾事)。

 

高三,我害怕的事情总算没有发生,基哥还是我的数学老师。这个高考复习阶段,我称之为考好高中数学的第二阶段,积累了大量的题目作为【资本的原始积累】,现在我们到了【资本主义的润色】。此时此刻,面对好像很基础很简单的一轮资料,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,每写一道题,脑海里就像蹿进来一颗火星,瞬间引燃灵感的大火。我们的脑子是一个巨型题库,其中隐藏着解决同类相关问题的思路,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通解,然后辅以坚持不懈的刷题,就可以把大量常规题拿下。

 

一轮终结,这时候就到了【资本主义抖机灵】的阶段,也就是知识的整合以及更高阶技巧。我们大x高的培优班简直就是无价之宝,我庆幸自己能够进入重点班,庆幸自己能够得到如此优秀的老师的指导。这个阶段就是对解压轴题能力的一个彻底升华的过程,比如说圆锥曲线有极点极线猜结论的好方法。培优资料和重点班补充练习一定要认真消化,这两种练习让我写起来感觉痛苦万分,但是听课的时候又如同醍醐灌顶。

 

二轮复习结束+培优班结束之后,我感觉自己走到了无边无际题海的尽头,自己的能力已经提升得差不多了,似乎还差一步就能跨越自己梦寐以求的140鸿沟。但是,真正的,最后一波的题海却到来于三轮复习之中,基本一天一张小专题,里边的题目在我经历了一轮二轮复习后仍感到有点困难和陌生,学姐和学长都说这是x高有名的“五月小专题”,只要你好好刷过这个月,那胜利就近在眼前了……

 

事实上,我一开始是不太相信刷完小专题能给我很大提高的,写得实在累的时候我还在想着,怎么地吧,难道还能写到原题啊。抱怨归抱怨,我还得开足马力前进。一天发五科是常态,一天发六科也差不多麻木了……这个阶段很多同学都写不完作业,每天选择性地换一科不交,我感觉我比大多数人强的是——高考复习中,我从来没有缺交作业,无论哪一科……当然代价是很大的。每天中午,11点40分放学直到12点35分,把语文小专题和半份英语小专题写完。一到12点35分,我就飞奔回宿舍,在生活老师和同学们的诧异目光里,从教学楼方向滚回宿舍,回到宿舍以后,一屁股坐下,又开始写剩下的半份英语,也许还能写半份生物……中午饭呢,就是馒头或者包子,早就趁别人不在的时候塞进肚里了。虽然说很多不交作业的大神,后来都比我考得好,我也一度相信“努力无用论”,“刷题无用论”。但缜密地思考一下,甭管怎么说,都不能说刷我们x高的题没用,特别是我们x高的小专题和各类补充练习……

 

在高考考场上时,我感觉自己就像坐在模拟考场上一般,紧张感不高,甚至有点悠哉游哉……但是,做高考试卷的过程可谓跌宕起伏,语文出了一道文史知识题,作文是三个人哪个最有风采,于是我果断剑走偏锋,写了三个人都有风采(据说严重离题)。数学考试,据说很多人都感觉时间不够,我也没有得检查,然后还没写完……第一天的考试结束,据说许多同学考得都不是很理想,我的两道数学压轴大题也是没算出最终结果,只写出了过程。到了第二天的理综考场上,试题看上去有点小创新,写起来的时候有点小害怕……特别是化学,感觉大题非常灵活。

 

后来我才听说很多人都在抱怨今年的理综题很非主流,“说好的题型”都没有出现,比如有机背景的实验题,比如带电粒子的压轴题。生物和物理都有大量的文字描述题,很多考生都觉得难以适从,尤其是南宁的某些重点高中,好像遭到了很大的打击(无意引战……)。但是对于我们玉高的考生呢,情况就很不一样。在被题目的形式震惊了一下之后,回过头来想想,我发现这份所谓的“10年一遇”的理综卷其实非常眼熟,在我们玉高的备考过程中,我们遇到过比这更偏更难的题。况且,这份题目几乎被我们的老师都预料到了……特别是,物理的最后一道选择题是我们小专题里的大题改编的,原封不动;化学也押中了酸性电池的大题;生物也是基本见过,我想,考试的时候,大概很多人都是边笑边做的吧……(虽然我不是)

 

特别提一下数学,我们做过和这份高考题类似的所有题目!没有一道是落下的!拿到这份题了以后,作为数学渣的我特别开心,但是后来越做越感觉不妙,没写完,没检查。为什么在都会的情况下还是考不了140+呢?我反思过,这是因为我的硬件还是不到位,那就是计算能力

 

我在这三年里,囿于能力,仅仅做到了“见多识广”和“轻微手熟”,而计算能力,是完全不到家的。这个计算能力,包括计算速度计算技巧,计算方式。

 

计算速度要快,不快,一切都是步骤分……计算技巧体现在今年的三选一那题,惨痛的教训!还有计算方式,打草稿的时候一定要分好区域,把运算步骤写得清晰一些,回头检查的时候就快准狠了。

 

就这么奋斗了三年,别人都说我很努力,但是我知道自己的努力其实远远不够。要是在假期的时候少看两本小说,在课后少聊点漫画,我也许可以多考十分……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“如果”,所幸我还是取得了自己挺满意的成绩,了结了多年的夙愿,不见可悔也!

 

最后再说说语文的学习方法,语文这个科目,重在积累。你积累一辈子,就是“国学大师”,你积累一年,就是语文125。所以,就算是理科生,逆袭也是很简单的事。

 

语文向来是我认为最轻松,最有趣的科目。想想吧,汉语可是我们的母语,我们思考时用它,我们交流时用它,我们的潜意识里都是它,说真的,其实我们24小时都在学习语文,这样充裕的学习时间,语文怎能不成为我们的天赋领域?!所以嘛,语文,要是不拿125以上,真是浪费了一门骗分的学科!

 

首先时间,每天都要祭出一定时间来学语文。早晚两个六点半直到读书时间,中午回到宿舍以后,中午放学直到12点,一切零碎的时间都可以。这些时间里,把这十年来所有的高考古诗鉴赏和古文阅读都刷一遍,不懂的字词查字典,记在本子里。推荐几本书:《百题大过关: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100题》,《古代汉语词典》,《古文观止》。这些书可以在写理科题累了以后作为调剂,效果尤佳。特别要注意和我们历史课本古代史部分交叉的古代常识,今年就考了一题。不但要明白字词意思,语法句法,还要明白古代的文化常识,这里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张岱的《夜航船》,总结得很精辟。

 

  弄完上述内容后,古诗文就大概过关了。成语和病句坚持积累就好,高三会有小练习发下来的。着重说说作文,作文一是要审好题,二是要写出高分作文的调调。多看往年的高分议论文,多看《作文素材》,积累一些高大上的文化方面的素材,考场上明确一个目标“炫技”,把阅卷老师的目光攫住。总之,你不一定有文化,但是要装得像一回事……这个经过高三一年的探索,一定是可以驾轻就熟的。

 

评论
热度(321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 

© 倚池听风 | Powered by LOFTER